最近看到一个朋友杨林,谈到房子,他告诉我:只有两种感觉:身心疲惫,资金紧张。年初,他在北京北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看到了一套二手商品房,总价100平方米150万元。经过几个月的买房、装修、购买家居用品的整个过程,杨林都很累。
中介费太离谱了——
希望规范中介收费行为
只有当正买房的时候,才知道各种费用真的很多,可以压死人!杨林说,如果你喜欢一套二手房,你必须先向中介公司支付委托意向费,包括1000元和2000元。一旦一方或双方改变主意,钱就不能退还。其次,如果能达成交易协议,还要支付2%-3%的中介费。我同时喜欢一套房子。我只能按上限支付。4.5一万元!他抱怨,为什么要收这么高的中介费?就像被勒索一样。
“想贷款,就得交贷款服务费。”杨林说,他打算贷80万元,贷款服务费是贷款额度的1.2%,80万是9600元。后来杨林得知,如果买家自己去银行贷款,费用只有500元左右,相差近20倍!
自今年以来,许多地方的二手住房交易量超过了新房子,人们对二手住房的需求继续增长,但也有许多限制:中介质量参差不齐,签订不平等格式合同,人工设置二手住房交易障碍,然后通过高收费获利……杨林说:按揭就是被中介压住,揭一层皮!我真的希望有一个部门来管理中介,规范他们的各种收费行为,降低中介费用。
装修让人心碎——
希望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
终于拿到了钥匙,开始装修,但我不想,但我更累了。在与装饰团队发生了一场大争吵后,他们实际上把门做成了空芯。杨林说,为了赚更多的钱,装饰团队悄悄地把原来约定的实木门做成了两层薄板空芯门。装饰公司辩称,装饰团队不是故意的,水平有限。他们都是农民工,没有正式的培训,只能盯着自己看。杨林不得不忍气吞声,有时间盯着装饰,怕粗心又犯错误。
更重要的是,装修资金一再超支。杨林把钱交给了装修公司2.2一万元,包括辅助材料和劳动力成本,材料成本应单独支付。购买大芯板、水泥、瓷砖、浴室等,预算为5万元,结果花费近10万元尚未购买。你怎么能超过这么多的支出呢?谁让我们成为外行呢?!杨林说,他主要不熟悉建筑材料。
杨林的经历绝非个案。目前,住房消费是人们最大的消费支出,也是人们相对不熟悉、风险最大的消费,这在住房装修中表现最为突出。杨林期待着:一些大公司提供价格适中、质量可靠的一站式标准化装饰服务。业主可以根据价格选择不同等级的装修‘包’,省去了市场运行、材料选择、装修团队选择等一系列麻烦。
家居用品猫腻多——
希望透明的价格少花钱
装修到一半以上,杨林开始订购家具和电器。当你去家居市场时,价格差别很大。它也是一张床。贵的超过2000元,便宜的2000元。如果你上网,你也可以赢1000元,包括床垫。有什么区别?杨林很困惑。
以窗帘为例。材质和图案都不错的窗帘布要200多元/米,包括加工成本和辅料,三个窗帘要1万多元。当然也有50-60元/米。杨林看中了店里的样品,以20元/米的价格交易,省了不少钱。布的厚度虽然略有差异,但价格却大相径庭,让人怀疑:窗帘布值多少钱?
杨林的客厅里挂着一幅水墨牡丹画。据说他在建材市场花了1000元,比价格便宜了近1000元。记者打算给他一幅相似的画,大小相同,只花了150元。他害怕刺激杨林,也不敢告诉他真相。但价格太可疑了。
专家指出,由于流通环节过多,中国零售市场的价格一直很高。一些大型超市向生产企业要求的营销费用,如入场费,实际支付者仍然是消费者。为了促进住房及相关消费,我们不仅要依靠节日热闹的折扣促销,还要真正造福人民。